前面已经讲了MySQL的其他查询性能优化方式,没看过可以去了解一下:
今天要讲的是MySQL的另一种查询性能优化方式 — 索引下推(Index Condition Pushdown,简称ICP),是MySQL5.6版本增加的特性。
1. 索引下推的作用
主要作用有两个:
- 减少回表查询的次数
- 减少存储引擎和MySQL Server层的数据传输量
总之就是了提升MySQL查询性能。
2. 案例实践
创建一张用户表,造点数据验证一下:
CREATE TABLE `user` (
`id`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'主键',
`name` varchar(100) NOT NULL COMMENT '姓名',
`age` tinyint NOT NULL COMMENT '年龄',
`gender` tinyint NOT NULL COMMENT '性别',
PRIMARY KEY (`id`),
KEY `idx_name_age` (`name`,`age`)
) ENGINE=InnoDB COMMENT='用户表';
在 姓名和年龄 (name
,age
) 两个字段上创建联合索引。
查询SQL执行计划,验证一下是否用到索引下推:
explain 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name='一灯' and age>2;
执行计划中的Extra列显示了Using index condition,表示用到了索引下推的优化逻辑。
3. 索引下推配置
查看索引下推的配置:
show variables like '%optimizer_switch%';
如果输出结果中,显示 index_condition_pushdown=on,表示开启了索引下推。
也可以手动开启索引下推:
set optimizer_switch="index_condition_pushdown=on";
关闭索引下推:
set optimizer_switch="index_condition_pushdown=off";
4. 索引下推原理剖析
索引下推在底层到底是怎么实现的?
是怎么减少了回表的次数?
又减少了存储引擎和MySQL Server层的数据传输量?
在没有使用索引下推的情况,查询过程是这样的:
- 存储引擎根据where条件中name索引字段,找到符合条件的3个主键ID
- 然后二次回表查询,根据这3个主键ID去主键索引上找到3个整行记录
- 把数据返回给MySQL Server层,再根据where中age条件,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一行记录
- 返回给客户端
画两张图,就一目了然了。
下面这张图是回表查询的过程:
- 先在联合索引上找到name=‘一灯’的3个主键ID
- 再根据查到3个主键ID,去主键索引上找到3行记录
下面这张图是存储引擎返回给MySQL Server端的处理过程:
我们再看一下在使用索引下推的情况,查询过程是这样的:
- 存储引擎根据where条件中name索引字段,找到符合条件的3行记录,再用age条件筛选出符合条件一个主键ID
- 然后二次回表查询,根据这一个主键ID去主键索引上找到该整行记录
- 把数据返回给MySQL Server层
- 返回给客户端
现在是不是理解了索引下推的两个作用:
- 减少回表查询的次数
- 减少存储引擎和MySQL Server层的数据传输量
索引下推的含义就是,本来在MySQL Server层做的筛选操作,下推到存储引擎层来做。
5. 索引下推应用范围
- 适用于InnoDB 引擎和 MyISAM 引擎的查询
- 适用于执行计划是range, ref, eq_ref, ref_or_null的范围查询
- 对于InnoDB表,仅用于非聚簇索引。索引下推的目标是减少全行读取次数,从而减少 I/O 操作。对于 InnoDB聚集索引,完整的记录已经读入InnoDB 缓冲区。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索引下推 不会减少 I/O。
- 子查询不能使用索引下推
- 存储过程不能使用索引下推
再附一张Explain执行计划详解图:
文章评论